2017-04-14 星期五
您的位置:首页 > 市直发布 > 发改委

开局之年新亮点以退促转,奋力脱困升级

发布日期:2016-12-14 15:15:04  来源:日博投注网

  今年以来,全省煤炭行业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全行业实现扭亏增盈。

  井下巷道深处,依然是一派忙碌,但这已经是最后的忙碌:工人们正忙着将井下的生产设备进行拆解和回收。地面井口边的空地上,摆放着从井下刚运上来的煤机钻头、运输皮带等设备部件,将被回收利用于其它生产矿井。

  这是记者12月上旬在皖北煤电集团百善煤矿看到的景象。该矿建成于1977年,曾是我省地方煤炭工业的“第一矿”,在全行业较早采用英国进口的综采装备。近40年来,煤炭产量超过3690万吨,创造利润近20亿元。

  “11月23日,百善矿已经通过现场关闭验收,矿井全部人员都得到妥善安置,目前正在进行关井闭坑的扫尾工作。 ”皖北煤电集团总经理龚乃勤说。与百善矿一样,今年,全省共有10对矿井按计划如期关闭退出,累计退出产能967万吨。 “今年我省提前完成煤炭产能退出任务,去产能取得预期成效。 ”省发改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关停10对矿井,全省煤企扭亏为盈

  ——把去产能当作政策机遇,坚决果断推进,煤企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10月11日,淮南矿业集团谢家集一矿深部井停止开采,标志着我省今年计划退出的10对矿井全部停产或关闭,提前近3个月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

  “国家去产能政策,对企业来讲是一次难得机会。 ”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孔祥喜说,该集团积极把握这一政策机遇,利用3年时间陆续关闭安全威胁大、长期亏损的李嘴孜矿、谢一矿、新庄孜矿、潘一矿4对矿井,退出产能共计1420万吨,其中,今年已经完成420万吨的产能退出任务。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今年起,按5年规划、前3年攻坚的要求,压减粗钢、煤炭过剩产能。今年以来,煤炭市场行情呈现恢复性上涨态势,但全省煤炭行业并未因此而改变既定安排,咬定目标,果断推进,提前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将“前3年攻坚”的要求落到实处。

  淮北矿业集团计划用4年时间关闭退出9对矿井,退出产能1280万吨,占该集团核定总产能的28.7%。其中,今年已经如期关闭刘店煤矿、海孜煤矿、袁庄煤矿3对矿井,退出产能339万吨。皖北煤电集团将陆续关闭百善矿、刘一矿、卧龙湖矿3对矿井。今年,在关闭百善矿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减量增效,5月份以来,主动压缩产量122万吨。

  省政府《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实施产能退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去产能的果断推进,主要煤炭企业正在朝着这一预期目标迈进。部分生产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生产矿井的退出,为煤炭企业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脱困升级拓展了空间。

  从降低成本来看,1月至10月,淮南矿业集团商品煤吨煤成本同比下降了71元,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减亏增盈26亿元。1月至11月,淮北矿业集团原煤生产总成本同比下降35亿元,降幅达27%。皖北煤电集团成本大幅下降、营收较快攀升,煤炭板块实现利润4.87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6.95亿元。煤炭企业正在逐步摆脱生产经营困境,前10个月实现盈利1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60.3亿元。

  产能退出腾出的土地、人员、技术等资源和优势,也为煤炭的脱困升级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淮南矿业集团积极探索通过盘活部分工矿废弃用地和采煤塌陷区发展光伏产业。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都在努力盘活资源,进军健康养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在“去”的基础上,做好“升”的文章

  ——把转型升级作为根本之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在省内,我们将坚持煤电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动力煤就地消化。 ”孔祥喜介绍,淮南矿业集团将以能源产业为主轴,全力推进煤电一体化为基础,拓展清洁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同时以服务和金融为两翼,建成大型能源综合服务集团,努力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去产能目标任务。 “在‘去’的基础上,煤炭行业正在积极做好‘升’的文章。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推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省内主要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推进煤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年产220万吨焦炭、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已经建成,每年可为该集团增加收入15亿元,同时,总投资55亿元的盐化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收入20亿元。皖北煤电通过煤化一体化、煤电一体化两条路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170万吨的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中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也将于2017年并网发电。

  在经营模式创新上,各主要煤炭企业均高度重视新业态的拓展与培育。淮南矿业集团积极拓展资本运作平台业务,争取信托、证券等更多金融牌照,积极参与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淮北矿业集团正在着力培育康复医疗、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板块盈利超过4亿元。皖北煤电正在大力拓展煤矿托管业务,力争托管产能2000万吨以上,同时开拓生产服务、技术服务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大力发展煤基高端产业和具有广阔前景的成长性产业,全省煤炭行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迸发新的发展动能。

  建立分流职工实名制数据库,妥善安置职工超过2.3万人

  ——把妥善安置职工摆在首要位置,因企制宜、精准施策,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安置

  去产能为企业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注入的新活力,是以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为前提和基础的。

  “对于来芜湖工作的煤炭企业分流人员,我们将开设岗前培训绿色通道,给予技能鉴定补贴,积极鼓励他们提升技能水平。 ”芜湖市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姬增胜说,吃苦耐劳、有一定技能优势,这是煤炭行业分流职工受到招聘企业青睐的优势所在。今年,芜湖与淮北两市曾组织专门的岗位对接招聘会,芜湖市50多家企业为淮北市煤炭企业的分流职工提供了5400多个岗位。 “我们还对分流转岗的煤炭企业职工实施了家庭关爱计划,帮助安置职工的配偶、子女在芜湖就业创业和求学。 ”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职工分流安置摆在去产能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每一位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省人社厅负责人介绍,我省专门建立了分流职工实名制数据库,将摸排掌握的职工情况及时入库、动态更新。在分流安置过程中,考虑职工的年龄、技能水平、工作实际和个人态度等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尊重职工意愿,因企制宜、因人而异、精准施策,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安置。

  煤炭企业在职工分流安置中承担着主体责任,也是安置的主渠道。淮南矿业集团今年420万吨的产能关闭退出,需分流安置人员1.1万人,该集团采取企业内部统一政策、统筹安排的方法,省内、省外的生产矿井同时挖掘潜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还通过发展瓦斯气、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拓展就业岗位。淮北矿业集团今年关闭退出的3对矿井共需安置职工7000多人,该集团将2800多名分流职工转移到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生产矿井重新上岗。同时,拓展了煤矿托管、发展现代服务业、劳务输出、鼓励自主创业等渠道以及争取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全部分流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

  强化社会保障,是妥善安置的“托底”性举措。我省对去产能中的分流职工实施了“就业新起点计划”,逐一进行核查,逐一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通过发放求职补贴、进行1次个性化职业指导、推荐1次技能培训、至少提供3个岗位信息等方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据人社部“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信息系统”实名统计,今年我省煤炭行业已妥善安置职工超过2.3万人,全面完成了分流安置任务,为持续深入推进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构筑了坚实基础和保障。(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董莉萍)
分享到:
  • 合肥微博发布厅

  • 合肥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