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星期五
您的位置:首页 > 合肥故事

他虽然走了,但那座文化地标还在!

合肥增知旧书店老板朱传国因病辞世 生前最后一本书《永远的旧书店》即将出版
发布日期:2016-12-06 10:04:29  来源:日博投注网

16325863_289178.jpg

  2016年12月5日上午,朱成龙在朋友圈发出讣告,父亲朱传国于当天上午10时逝世。朱传国,这个合肥人都熟悉的名字,增知旧书店的老板。患病三年多,最后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珍藏的历史资料亲手捐赠,弥留之际,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新书《永远的旧书店》样书。

  遗憾 增知旧书店老板朱传国去世

  “讣告:合肥市增知旧书店老板朱传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12月5日10时逝世,感谢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的关爱与帮助。丧葬期间,若有任何不周之处,还请各位海涵,再次感谢各位关爱人士的善心之举。今定于2016年12月7日7时30分在合肥市殡仪馆一号厅遗体告别,凡到朱传国先生家的亲朋好友请于当日上午6时30分之前到合肥老报馆师范学校3栋502室送别遗体。朱传国家人哀告。”

  朱传国的家住在合肥老报馆,进到屋里,灵堂中央摆着老朱的照片,带着微笑,还是生前那个阳光、开朗、洒脱的老朱,无法把他与病榻上瘦削到说不出话来的样子结合到一起。

  老朱的兄长朱传林回忆,前两天,他还问朱传国,有没有什么心愿跟他说,他帮他完成。“他(朱传国)好像突然又清醒了一样,对我说,‘哥哥,你放心,我还早着呢,等到了时候我再跟你说’。”可是朱传林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两三天时间,弟弟就离开了他。

  老朱和妻子陈桂霞感情很好,结婚几十年,夫妻一直都是相扶相持,一路走到了今天。老朱走了,陈桂霞的心仿佛也跟着走了,她每看到一个来送老朱的亲朋好友,她都忍不住哭泣。想用手机发讣告,可是手却不听使唤地颤抖。

  朱传国的姐姐告诉我们,他生病三年多时间,总共住院26次,在这期间,朱传国仍旧尽力支撑着旧书店,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去淘旧书,对于他爱好的事情,再痛再难,他总是能够坚持。

  弥留 新书《永远的旧书店》即将出版

  就在朱传国生前一两天,他终于了了一桩心愿,他的第二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书《永远的旧书店》即将出版。就在前两天,家人刚刚拿到了《永远的旧书店》的样书。

  “我拿到床头给他看,一句一句读给他听。他眼睛睁得很大,嘴也张开着,他想说,可是说不出话来。”朱传林回忆道。出版《永远的旧书店》是朱传国生前的心愿,能够在弥留之际,看到样书,老朱在天堂里也会笑得很开心吧。

  这本书的《最后的旧书店》的后续,全书仍旧由老朱的日记组成。从2015年4月1日写到了2016年5月31日。最后一篇日记里,老朱又提到了他最爱的邓丽君,“别人帮我下载了一个唱歌软件,昨天我唱了一首邓丽君的《小路》,传到群里后,大家反应不错,便有了信心,又唱了一首《雪中莲》。”从老朱的家人处得知,老朱从去年开始,病情慢慢恶化,写这一篇日记时,经常也是强撑着。“他有的时候在电脑上写,坐不动的时候就在手机里写,他打字不像年轻人,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敲,只要能写,他一定会坚持。”陈桂霞说。

  在2016年5月30日的那篇日记中,老朱这样写道“如今旧书店的生存举步维艰,很多旧书店关门歇业,只剩下悲凉的记忆,几经潮起潮落,只剩下增知独撑残局,如果我离开了,她的命运将会如何……”

  遗愿 旧书店能继续经营

  “几天没见到父亲了,强压着思念打了通电话,电话那边的声音又虚弱了不少,想必又是化疗的副作用,聊了没几句就挂断了。眼泪簌簌地流,不想让别人看见,赶紧擦了擦……”这是12月1日,朱成龙在父亲生前,发的最后一条关于他的朋友圈。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担起了家中全部的重任。在他的眼角可以看到擦干的泪水,但在人前,可以看出,他努力地掩饰着内心的痛,毕竟男人和女人表达伤心的方式不同。

  朱成龙清楚地知道,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增知旧书店能够继续保留,经营下去。正如老朱在日记中所写“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家旧书店,旧书店是无数爱书人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是一个让灵魂休憩的驿站。”

  “继续经营,我会让增知书店继续开下去的,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朱成龙坚定地说。

  12月5日下午,我们再次来到位于六安路的增知旧书店,卷闸门紧闭,上面贴着一张手写的纸条“暂停营业”。周围的邻居都知道,老朱病了,病的严重了。可是当他们听说老朱上午走了,大家都沉默了。

  旧书店之于朱传国,就像是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又像是相濡以沫的亲人和孩子,分割不开。“看到一房间的旧书,我的心里很踏实。走进去扑鼻而来的是空气中弥漫的霉味,那是古老的味道,历史的味道。”这就是老朱对旧书店的情感,他这样写。

  朱传国的旧书店里现在还有两万多册的藏书,朱成龙说,他们将会在办理完父亲的身后事后,十天左右的时间,让增知旧书店重新开业。届时,如果你喜欢旧书,喜欢合肥,愿意来这里感受旧书的气息,就一起来吧。

 

  -记者手记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遇到的生老病死也越来越频繁。

  “我快不行了,要死了。”我不知道一个人在知道自己快要死亡时,到底是何种心境,但那一定是极为复杂的情感。遗憾会有,心愿会有,不舍会有,绝望也会有。如果像榆木先生的漫画,从老朱的亲朋好友处,我可以大概描绘出他的样子,戴一副眼镜,乐观、随和、固执,有时候又像个孩子,对旧书一往情深。他的身上一定要散发着旧书的霉味,他的言谈举止一定是老一代的读书人样子。

  老朱走了,他病了这么久,本应该让所有人都做好了准备。但老朱走了,带着他的情怀走了,这座城里好像也少了些什么。

  传承,也许就害怕没有传承,戏曲、杂技等老一辈的技艺都曾面临传承的话题,这个话题仿佛带着千斤分量,很沉重。老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知道自己病了之后,就开始一点一滴地教儿子淘旧书。老朱走后,儿子朱成龙坚定的话语和眼神,也让我们明了了他对父亲的那份情。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个旧书店”,正如老朱生前所说的,就算有一天,这里真的不再有旧书店,只要你爱这座城,它就永远留在你的心里。(张梦怡)

 

  新闻回顾:

  2013年夏天

  朱传国被确诊患上了直肠癌,2013年做了手术,后复发,病情比较严重。由于病情的反复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夫妻俩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2015年4月

  安徽合肥增知旧书店老板朱传国因生病书店濒临关门。一时间引发媒体关注与网友热议,其间,有人主动提出捐钱给朱传国,但都被他婉言拒绝。

  2015年4月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增知旧书店和朱传国。

  2015年11月

  朱传国亲自写下的《最后的旧书店》在安徽省图书城举行首发仪式,市民争相购买,大家都希望以微薄之力帮助这家旧书店。

  2016年11月

  朱传国在妻儿陪同下到合肥市图书馆,捐出珍藏多年的合肥历史资料。

  2016年12月5日

  朱传国逝世。

 

  -忆往昔故友眼中的老朱

  漫画家榆木先生:老朱固执又坚持,可爱又可敬

  “记得有一次我在睡觉,他趴在我身边轻轻跟我说,先生,我快不行了,要死了。我坐起来告诉他,既然要死了,那就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不更好。”这是合肥知名漫画家、美食家杂志主编榆木先生回忆老朱的文字,内敛却又强烈。榆木先生与老朱属忘年之交,他们相识于一年前,却总是腻在一起,像玩伴,像“闺蜜”,像知己,像亲人。“老朱人很随和,我们经常一起喝茶聊天,他自己重病时还总是开导别人,我也不知道他怎么能将生命如此放得开,活得潇洒。”可能是太熟悉彼此,榆木先生的眼中,老朱有的时候如长辈,有的时候又像一个孩子,固执又坚持,可爱又可敬。得知老朱走了,榆木先生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写出了一篇《一座城市的地标,是因为一个人,今天他走了》的文章悼念。

  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合肥少了一个真正爱书、爱这座城的人

  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是增知旧书店的常客,也是老朱的故交。“我去的很多,一个礼拜得有两三次。”王贤友回忆道,朱传国的旧书店和别的旧书店不同,他那里的文史哲书籍很多,价格适中。“他不像是一般的卖书人,像朋友,每次见面他还会哼几句邓丽君的歌欢迎我。”王贤友说,他在老朱那里花的钱很少,却每一次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去了就在一起聊天,聊的内容都是书。老朱喜欢读书,还喜欢介绍好书,每每有了新淘来的旧书,他总会给我们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们又来了好东西。”得知老朱去世,王贤友非常悲痛,他觉得自己又少了一位知己好友,同时合肥也少了一个真正爱书、爱这座城的人。

  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姚文学:再也无法复制一个朱传国了

  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姚文学为老朱写过一篇长文,《乐做都市里的文化摆渡人》,这篇文章发表在《乡音》杂志上。至今,这本刊有这篇文章的杂志还放置在老朱的旧书店里。“他把杂志高高悬挂在墙壁上,十分看重,可能是我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吧。”姚文学说。在这一次即将出版的《永远的旧书店》中,姚文学还为他写了一篇补记,作为书的收尾。“虽然他是我的朋友,但我内心十分敬佩他。”姚文学心里很难过,他说,现在的旧书行业很不景气,老朱能坚持到现在,他很不容易。“他这个人文学味太浓,结识了一大帮真正的读书人,他的旧书店里不收武侠、不收盗版,他有自己的原则。”姚文学还说,他看到老朱生病后,就开始教儿子如何淘旧书,什么样的出版社才是好的,什么样的货源才靠谱。“但毕竟生于不同年代,经历不同,爱好不同,再教也无法复制一个朱传国了。”姚文学希望增知旧书店能够一直保留,但也尊重老朱家人的想法。(江淮晨报)


(责任编辑:冯伟)
分享到:
  • 合肥微博发布厅

  • 合肥发布微信